解放水泥高堤兩邊受壓迫的河流與人民--2006全國河川NGO會議的反思
在整個會議的過程中,各種河川議題不斷被抽絲剝繭,筆者內心反思著該會議的社會運動任務與後續行動方向時,卻有一個深深的感受,就是那受壓迫的河流生命,與那受壓迫的受害人民,就在水泥高堤的兩邊……
例 如,二仁溪多年蟬連台灣河川污染榜首,全台灣大多數人民卻可能連二仁溪的名字都沒聽過,其污染情況更不用說了。新竹科學 園區與客雅溪污染案例,則帶出台灣產業的經濟開發主義與環境倫理危機。像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秘書長鍾淑姬所說的:「當你看到一整條河的魚都死光光,翻著白 肚的魚屍撲滿河面,綿延數公里,你就不會那麼有自信的高科技說無污染了吧!」
像二仁溪、客雅溪這類受污染壓迫的河流生命,可以在台灣西部的眾多河流現場中感受得到。另一類,則是受工程壓迫的情況,被事權不統一的政府單位以各種名義分別整治河川,例如開發河川行水洪泛平原、三面光水泥高堤束水工程、不當的生態工法、錯誤的溼地工程…。
在 水泥高堤另一邊的人民,其實面臨另一種壓迫而不自知。受到重金屬、戴奧辛…污染的毒河,直接影響著近海生物與鄰近作物的 健康,綠牡蠣、祕雕魚…等流入市場,進入台灣人民的肚腹,無聲無息地留在病歷上,這種隱形的壓迫,正在扼殺台灣人民的健康,而被慢性毒害的人民依然不知不 覺。難怪,黃安調說:「台灣人,每一位都是癌症候選人!」是不是,傻傻的,搞不清楚,就活得比較幸福?
愈 是抽絲剝繭,愈是深切感受到台灣這昔日梅花鹿漫遊的河流生命力,滋長健康生物的活水已不復見,現在只能看到一條條破碎不堪的垂死河流,令人惋惜。但是,受 壓迫的河流,少人問、少人疼,就像沒爹沒娘的孩子。也不知從什麼年代開始,水泥高堤漸漸地阻絕了河流與人民,漸漸成為台灣的標準文化之一。在台灣文化的演 進中,河流的成分漸漸地淡了,台灣人民的河流印象漸漸地模糊了。因著水泥高堤,人民與河流進入疏離的兩端,分別進入不同的受壓迫結構。
或 者,全國河川NGO會議及其後續行動的推展,是水泥高堤兩邊受壓迫的河流與人民獲得解放的契機。期許,全國河川NGO會 議可以每年團結一次河川工作者並凝聚年度行動訴求,讓公民團體與政府、商業部門進行對話,河川守護團體得以互助聯結,台灣整體河川守護網路論壇平台得以建 立。
期許,河川環境議題現場的環境教育活動可藉此推展,並透過社大平台提升公民的環境倫理素養,政府部門對河川的跨域治理能力能有所進步,商業部門對河川的產業社會責任能有所承擔,更多公民可以在媒體披露河川議題以形成輿論力量來課責民意代表、政府與企業。
期許,讓台灣一條條河流恢復活潑的生命力。
轉載自: 林伊克. 2006. 解放水泥高堤兩邊受壓迫的河流與人民--2006全國河川NGO會議的反思. 環境資訊電子報2006-04-01.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